《晚清至五四文学翻译与民族形象构建》简介
时间:2021-03-03    0次浏览    来源:

 

 

(九州出版社,201912月) 

  

本书考察了晚清至五四翻译文学在民族形象构建中所起的作用,聚焦于这段时期的“译著并行”现象,将翻译与创作结合,描述了我国近代民族形塑典型符号的缘起、滥觞、强化等过程。全书分四章。第一章从形象学及小说的民族想象共同体构建功能出发,分析了翻译在构筑异国形象的同时如何隐性地形塑自我,并结合历史语境,探讨了催生于民族身份危机的近代文学翻译是如何从域外选取典型意象,使其成为民族形塑的话语资源。第二章聚焦于民族形塑的重要意象——“少年,揭示了“少年中国”是如何在文学中被构建的。第三章考察了翻译与创作中发现女性和“想象国族”的同构过程。第四章细勘了民族形塑的具体符号:“睡狮” “病夫”铁屋是如何被挪用移植,成为国家话语中丰富的能指。通过本研究,作者指出,翻译中“言说他者”和“形塑自我”是一对双向同体的过程。翻译在我国近代民族身份构建中的独特作用由此得以凸显。本书展示的民族形塑路径能为当下民族形象构建提供话语资源和策略。而近代译者通过翻译进行的民族想象和书写对于提升民族形塑时的文化自觉也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何敏,女,汉族, 1978年出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外语教学及翻译研究,已完成专著一部,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课题一项,省级课题,教育厅课题等多项,主持建成了一门省级微课课程,多次获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大赛奖。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23960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信息中心技术支持